Qwen3-235B-A22B
深入研究: 否
深度思考: 否
联网搜索: 否
根据《外语类保送生学业状况和培养方式调查——以五所高校外语类保送生为例》(赵松子,2019)的研究,外语类保送生作为高考制度的补充选拔出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整体学业表现呈现出一定的下滑趋势。尽管这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具有较强的外语基础和综合素质,但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其外语能力优势未能持续凸显,科研能力和专业学习能力也未达到预期水平。研究指出,这与当前高校对外语类保送生缺乏系统、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密切相关。部分高校虽然在招生时重视外语特长,但入学后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以及资源分配并未针对保送生的特点进行优化,导致其潜力未能充分发挥。
此外,《小语种,大外交》(许晔,2021)一文中强调了外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非通用语种在外事外交中的作用。北京外国语大学通过“外语+专业”和“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输送了大量国际化人才。文章提到,北外对保送生有严格的选拔机制,并注重对学生国际视野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学生转专业的困难以及如何确保小语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等问题。
综上所述,两篇文献均指出了外语类保送生在高等教育阶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这类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和综合素质,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对象;另一方面,现有培养体系未能充分挖掘其潜力,特别是在个性化教学、课程设置、国际交流机会等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未来应加强对外语类保送生的针对性培养,提升其学术能力与职业竞争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
Qwen3-235B-A22B
深入研究: 否
深度思考: 否
联网搜索: 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迈进,“一考定终身”的高考选拔机制面临挑战,推动了招生制度的多元化改革。外语类保送生、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和体育特长生保送等特殊招生通道成为探索重点,旨在打破唯分数论、注重综合素质并拓宽人才选拔视野。
在“校长实名推荐制”方面,研究普遍认为其体现了教育理念的革新,通过赋予中学校长推荐权,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并引入公示与面试机制以防止特权滥用。该制度借鉴了国外大学招生经验,试图增强高校招生自主权,促进中学教育回归素质教育本质。
对于体育特长生保送制度,王峰(2023)以苏翊鸣为例指出其政策合法性及对体教融合的支持,但也存在争议,如是否绕开高考公平性问题。陈永利等(2014)则系统分析了体育类招生的制度瓶颈,包括门槛不一、考试机制复杂、专业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并建议建立统一标准、优化专业结构,实现科学公平的人才选拔。
总体而言,特殊招生制度在推动教育公平与多元评价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与执行监督,以确保公正性与人才培养质量。